英亚官网登录:
【榜样在身边】赵明的磨刀石——记水电七局2021至2022年度劳动模范赵明 | |
| |
没有磨刀石,哪来倚天剑。 从维修钳工到夹江水工总经理助理,赵明用信念与实干自制磨刀石,磨砺出遇风雨而不锈蚀的思想刀锋。 一路披荆斩棘,追寻更好自己。 他“不满足” 谁的青春不迷茫? 1996年,十八岁的西安小伙儿赵明从黄河水电学校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毕业,“听取老师建议”“服从分配”南下四川夹江,成为夹江水工动力车间的一名维修钳工。 初出茅庐,赵明“很兴奋也很懵懂”,“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”,“只知道把手艺学好、工作做好”,在班组里出了名的做事认真、爱钻技术,喜欢刨根问底。像一头学步的小象,每一步都迈得那么认真、踏实。 钳工班长摆龙门阵时很认可赵明:“你小伙子手脚麻利,活路干得不错。” 工作步上正轨,熟练而重复,安逸起来,他内心隐隐有点不满足。六年多的一线工作时光,他一边精进技术,一边利用工余时间参加成人自考,学习机械制图和工艺。 2002年,是赵明第一次、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工作转型——夹江水工全厂竞聘工艺师。 内心忐忑,但就是想试试。凭着六年的一线经验和专业知识积累,他竞聘成功,工作性质从“做什么”变成了“怎么做”。 工艺部的罗师傅曾和赵明同一个办公室,由衷佩服赵明的工作作风:“他很能沉下心来做事,特别负责,很细致,常常是自己主动加班做工作。” 对待自己、对待工作,赵明似乎总不会满足,总在找寻更好的自己。 六年维修钳工、七年工艺师、五年技术质量管理部副主任、两年生产管理部副主任、两年生产管理部主任、三年夹江基地副经理兼支部书记、三年重点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……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6篇地市级或省部级期刊论文,水电七局2018年度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大会一等奖……集团公司“十一五”时期质量管理先进个人,水电七局2017-2018年度优秀项目经理、2020年度经营管理先进个人、2021-2022年度劳动模范…… 一步一步走得扎扎实实,不断提升多面的能力值,好像认真与向前是他的气质和天性一般。 他“不后退” 赵明的微信名叫“坚持、坚定”,从2020年任重点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到现在,一直没换。 重点项目是电建系统内在该领域内的首个项目,是制造业务板块中的“超级项目群”。 面对高密度、高强度、高等级、突发性的项目特点,怎么办? 面对无该领域生产、施工的经验,怎么办? 面对“不讲理由、保证完成任务”的要求,怎么办? 面对资源难以保障时,怎么办? …… 几年来,层出不穷的问题重重叠压在他的头顶,没有一刻卸下来。 无数个跑步的深夜,他都在问自己:“怎么办?” 赵明是在知重负重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。 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、项目管理经验,以及自己的内心都在告诉他:顶。蚯,干! 在项目启动阶段,赵明带领管理团队认真研究、分析项目特征和产品结构的技术特点,提出“细分工序、专业生产,整合资源、充分协作”的履约组织方案,充分发挥社会化、专业化资源优势,创新夹江水工的履约组织模式,统筹技术、质量、保密和进度,组建优质项目团队,将指挥部打造成一个“大平台”。 通过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的管理手段,指挥部有效解决履约资源问题,使钢结构制造能力提升约35%。 最高月制造输出约1.5万吨,满足项目紧急需求,推动履约能力上台阶。2021-2022年,重点项目完成综合产量(制造+安装)22万余吨。 在钢结构的项目策划、履约组织过程中,赵明紧抓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。在管理创新上,通过固化工序,推广“监造管理+专业化生产”模式,保证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成本水平受控。在技术创新上,牵头打造流程化、模块化制造生产线,突破单件、订单制的离散式制造,有效解决效率与产品质量特征稳定的需求。 人生天地间,长路有险夷。遇险即欲避,安得皆通逵。 一路走来,赵明深深明白:一切办法,只有在实干中才能付诸实施;一切问题,只有在实干中才能逐步解决;一切机遇,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牢牢抓住——他绝不后退! 他“不放松” 在整个项目的履约过程中,赵明的神经像一根不断被拧紧的琴弦。 重点项目比的是什么? 赵明认为是执行、是服务,就是“行不行”“保证完成任务”。比起以往的项目,他必须得花费百分之两百的心力。 赵明带头蹲守项目一线,带头践行“不讲理由、服务现场”的理念。全体管理人员基本没有节假日,安装现场更是12小时对班,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节点,保证高质量履约。 在首批产品安装的关键时期,赵明在一线全力保障新的安装技术方案“一炮打响”。确保安全性能、关键技术指标、整体效率等百分百达标。 每一个环节、每一道工序,赵明现场细致把关,确保一线人员能将2600多吨产品准确安装。经建设单位专业测量,技术指标达到优良,使该产品的安装进度提升了30%以上、质量整体受控……在赵明等一批管理人员的精耕细作下,夹江水工的质量与服务最终收获了业主的信任与肯定。 在团队人员看来,赵明是一个工作狂,总是加班到深夜。 赵明也想放松一点,但是他无法放下身上的责任和担子。 他说:“七零后可能集体荣誉感都比较强,做一事、忠一事也是我的做事风格。” 年轻一点儿的时候,赵明是篮球队的一员,也喜欢参加歌咏比赛之类的文娱活动,在同事们眼中他“很活泼健康”。 如今,工作虽早已入侵他的生活,但若是有时间,下班还是会去走一圈再回办公室吃饭,晚上加班回去,也会坚持跑五公里再休息。 他说:“我减压的方式有两个,一是运动,二是独处。” 赵明以前的“师兄们”都说:“他身形都没怎么变,还是那么健壮。” 他喜欢工作带来的成就感,也在尽力调节自己的“琴弦”,保持活力和韧性。虽然依旧紧绷,但总是在适宜演奏的区间。 在赵明看来,走稳每一步,做好每一事,方能青春无悔、大步向前。 赵明(中)在制造现场协调 |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