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亚官网登录:
【落实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十三】钢铁“造”梦——做强水电七局装备制造品牌实践 | |
| |
“三条光伏支架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。” “巴基斯坦巴沙大坝缆机关键部件承马正进行第四轮试验。” “超大型门机科技项目被鉴定为‘国际领先’。” “最新门机产品研发成功”…… 越是上坡,越值得往前。 作为水电七局装备制造板块主力军,夹江水工正坚定沿着公司“两会”提出的制造业“四个面向”发展方向,在做强装备制造品牌、实现战略转型的“制造梦”上,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! 柳暗花明又一春 ——新兴业务扎实推进 光伏支架生产现场 “呜——滋——,咵、咵、咵!”光伏支架生产车间内,三条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。 “生产线边建设边制造,目前基本满足业主现场安装使用。”组长周任伟带队,自去年八月成立光伏项目专班,到现在三条生产线全部投产。 这期间,专班成员都是逢年过节的砧板——忙不开,两只眼睛皆是分头行动,盯厂房建设,盯设备安装运行,盯原料运输,盯产品制造……一心要把光伏业务做好、做强。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,此次应用的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、生产效率高、性能配置高的特点。能够实现剪切对焊、冲孔、成型、定尺剪切等工序的自动化连续生产,可适应原材料等级包括Q355、Q420、Q690等,同时满足低合金、镀锌铝镁、高强耐候钢等类型钢带的生产。重型、中型型材机组主要用于C型钢、U型钢、L型钢等产品的生产;焊管机组主要用于圆管、方管等的生产。 在满负荷条件下,型材日产能可达70余吨,焊管日产能可达80吨,三条生产线综合年产能可达5万吨。 所谓绿色能源“风光”无限,建造公司首批光伏支架生产线,打造设计研发、产品制造、技术服务产业链,主动融入公司光伏全产业链,正是夹江水工跟上市场风向,国家“制造强国”战略、“能源革命”步伐,培育壮大“风光储”业务的结果。 重庆武隆和顺风电项目首套塔筒发运现场 更上层楼众山小 ——传统业务稳步提档升级 作为拥有五十多年光荣传统的水工制造业龙头,夹江水工在传统水电业务方面实力深厚。先后为国内300多座电站提供6000多台套设备,所制造的行业精品、国之重器辐射50个国家和地区。 诚然,国内水电站开发几近饱和,但水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全球水电资源潜能仍旧巨大;另一方面,国家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——抽水蓄能电站成新增长点、输水工程和河道渠化工程日益增多、水电站开发西移、检修业务增量突显…… 面对机遇与挑战,如何面向传统领域当好单项冠军,做成自己领域里的“专家”? 夹江水工抓住机会,1-4月共计完成或正在执行检修项目12个,其中包括重点项目——三峡船闸金属结构防腐工程;巩固优势,努力当好缆机、门机制造“专家”,依托工程项目持续落地“产品智能化”攻关、“制造智能化”升级——切实做好巴基斯坦巴沙大坝缆机项目和龚嘴水电站450吨超大型坝顶门机更换项目。 承马制造现场 研制的2台巴基斯坦巴沙大坝缆机,作为全球30吨级跨度最大的缆机,其关键核心技术备受行业瞩目。它的成功研制可以突破国外对固定张开式承马缆机这一“卡脖子技术”的封锁,打破技术垄断,将关键技术国产化。 目前,缆机的关键部件承马正在试验阶段,电气设计、机械设计正步步落地,缆机行走机构已转加工阶段。 “各个尺寸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,还要通过疲劳试验,为后期保养和备品备件的更换提供依据。”第四轮试验现。际踉闭褂靡貉雇平,对关键部件承马进行15万次疲劳试验。 夹江水工机械设计院院长范如谷信心十足:“巴沙缆机预计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可以为超大跨度、高牵引速度的重型缆机提供成功应用的工程案例,促进水电站专用施工设备水平的提升。”截至目前,围绕巴沙缆机,夹江水工计划申报17项专利技术,现已申报专利9项。 天工人巧日争新 ——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 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,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。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位置,才能让“七局制造”“骨骼”更强健、后劲更充足。 2023年,继智能门机科技项目之后,依托不断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,夹江水工又一科技项目“白鹤滩水电站10000千牛级系列超大型门机研制”,在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成果鉴定会上顺利通过验收,被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专家组一致认为:“实现了水电工程超大型起重装备的中国制造,工程应用效果良好,推动行业技术进步。”经统计,依托该科技项目共计形成20项专利技术,其中发明专利4项。 此外,最新门机产品也研制成功——MH型6t-8.5 M2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通过厂内型式试验。 该台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最大外形尺寸仅为2920x2058x1909毫米,最大特点为高精度、可折叠、可变整机高度,也首次应用GIS室,可实现360度任意方位转向行走,特别适用于狭小空间场所的起重吊装作业,门机折叠后,可方便起重机自行通过狭小作业场地以及转场运输,极大满足特殊客户的使用要求。该门机产品已申请获得1项发明专利、1项实用新型专利。 夹江水工正在全力以赴,迎接制造业又一“春天”。(责任编辑 蒲玉凤) |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